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广州-扶风
【是以如来因群情之所滞,则方言以辩惑,乘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异者,其唯圣言乎!】
佛陀呀,知道世人情识粘着,见物见流转,只好以大家听得懂的比喻,即用来亦用去,即用有亦用空的说法,讲来讲去,都是为了让大家从相见性,从物见空,从来去见不动,佛陀说一乘、二乘、三乘教法,都是,表面上看不同,实质因应不同的机。
【故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说。虽复千途异唱,会归同致矣。】
所以说究竟法时,有不动、真空之说。当说给俗人听时,又用流动、修善等引导。虽然各说各法,实是指同同一
崔旭(崔晓飞)
佛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一个人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根器呢?怎么判断哪些法适合自己呢?
广州-扶风
比喻世人要去北京,佛陀知道大家的问题,故为在陕西的人说向东,为在天津的人说向西,有时说要向北,那是广州人。有时又说要向南走,那个是东北人。
说东说西,都为同一个目标
崔旭(崔晓飞)
这个比喻好
广州-扶风
什么根什么器,皆以清净为标准,能让你歇下的,就是正法,有人爱静,以不喜动为习惯,见什么都嫌烦的,对此人,则要说动法,多做动功,多修灵动的起法。有人爱动,见什么都闲不下来的,对此人要说静法,多多沉寂。法无定法,不为动静,只为脱离习惯性轨迹。习惯性就是轮回,出不得。出得轮回,即是正法。不论动静,只为让其从原有 的习惯性里退出来。可动可静,依缘起亦动亦静。无有自我依立,一切依缘而应
此方为“做主”,否则,就成了习气的奴隶了
【而徴文者闻不迁,则谓昔物不至今;聆流动者,而谓今物可至昔。】
徵同征,有责问、询问的意思
广州-翁辉立
感觉他比芝诺说得好
广州-扶风
有看到此文的人听到说不迁,就说过去的没有移来现在。有听到说流动者,就说现在的就是从以前来的。芝诺只是我们见不到他的全文,只能从阿里士多德的文章里提及他的悖论。我认为,如果芝诺的全文能流传下来,不会说得比僧肇差吧
因为见过的人,都一样的
【既曰古今,而欲迁之者,何也?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
即说到过去现在,而认为其间有流动变迁的,为什么不呢?所以说往的,不必要真有个往前的想,过去未来都在当下,无有可出。说去的,也不要有个离去的认为,当下这刻里,容不得过去。这里有个比喻,比喻我们看一个字,就现在我打出来一个“道”字。如果你要说前的,那我必先写两点,再来横撇,最后走之底。从这里看,有前,有中,有后。而,当一个“道”字放在你面前时,请问它,有前有后吗?
有过去有未来吗?
广州-翁辉立
师,明了明了
广州-扶风
人是三维时空的产物,我们被二元困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佛教我们突破时空,那里没有二元三元四元。一切只是显现
崔旭(崔晓飞)
如果能站在时间之外,就没有前后了
广州-扶风
【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今;不动,故各性住于一世。然则群籍殊文、百家异说,苟得其会,岂殊文之能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