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3月11日
上海-常愧:今天周二 甘大夫 你懂的
小甘:哈哈 我懂的,们开始吧
上海-常愧:无过犹不及之出现 果然是老师
小甘:总得拖延到最后一秒嘛,
小甘:上次课 我们讨论了什么是和 以及如何和。提出了先天一气的冲气以为和。
小甘:其实不光是道德经在说一气冲和。庄子知北游也说: 人之生, 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小甘: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上海-常愧:这口气 到底是什么东东?
小甘:所以天地皆因一气而通,万物皆以一气而生。你不能说他是一口气。道生一的一 就是这“一气”,他无形无象,却又蕴含着无尽的能量,
小甘:上次有人说,女娲造人时,吹了一口气,就是这一气
上海-常愧:从泥巴(物质)变成了活的生命 用这口气
小甘:所以道家老是说 先天一气,混元一气,说的就是这个支撑万物生、存的能量
小甘:中医上也对此有描述,内经对气的作用很重视。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之气生人,而天地之气也不过是“先天一气”的表象
在雨中:这个气跟什么聚呢?
小甘:不是他跟什么聚,而是他聚啥成啥。这是道的用,道的显用。
小甘:素问六节藏象论也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看看,又是气和
在雨中: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不是简单的气聚在一起吧
小甘:冲气以为和,气和则生人
邢台清荷:我想,气与光聚才能生吧?
小甘:这个气不是我们认为的呼吸之气
在雨中:知道
上海-常愧:一种能量?
小甘:北大有个张教授,在师父那闭关之后,说,上帝、佛、道,无形无相,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小甘:天地皆由此化生,一切能量都在这个“气”中具足
在雨中:应该是物质的跟能量的相合吧,能量属阳物质属阴
小甘:现代物理学已证明了,物质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雨中:能量或者说是信息。可在振动频率上有区分,以人可以判断为标准
小甘:具体到人体形质上 先天一气表现、或者说是化生为以下几种气:元气、宗气、中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小甘:有人认为元气就是先天一气
上海-常愧:补元气 既然能补 肯定不是先天的 是后天的
小甘:但是中医上的元气概念有点混淆,有些医家喜欢用元气盖指先天一气与先天秉受父母之气,
小甘:为了区分,在此元气指“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小甘:宗气指胸中之气,水谷志气与呼吸之气相合而成的;中气指脾胃之气。中焦之气;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有保卫、卫护作用;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富于营养,具有荣养作用
清风:这些气本质是否相同,应该就是一气吧?
小甘:这些概念大家自己都能查到,讲起来也很枯燥
上海-常愧:到这里 这么多衍生气 名相多又不好理解
小甘:但究其本质,都是先天一气的外显,就比如都是人,又分为男人、女人,读书人、匠人、诗人。
法海:这些是基础知识
清风:怎么才能补气,为何有人的元气损失的快
小甘:说到补气,就是后天之气了,先天一气不增减
清风:那后天气为何差别那么大
小甘:元气损失的快 是有与不正当的方式造成的耗损,
上海-常愧:还是说说我们如何开显先天一气吧
无剑:先天一气不增减?
小甘:先天一气如何增减?道有增减吗?
上海-常愧:核武库找到了 步枪可以扔了
无剑:那人们说死亡不就是元气消耗尽了吗
清风:那么所谓元气其实是后天气了,后天气是可以耗尽的
小甘:元气这个概念很混淆,很多医家说的名词一样,但所指的不一样
清风:那人的衰老可逆吗
小甘:衰老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上海-常愧:还是说说我们如何开显先天一气吧
小甘:我们所有的保养、修炼,注意饮食、调整睡眠、合理运动、调整心态,不过都是为了,通过后天之气的梳理,进而激发先天一气,使其正常运转
邢台清:先天一气,我认为就是地球周表的大气层。
无剑:不是吧?
小甘:如果是地球周表的大气层,那他如何能化生万物?
邢台清荷:没有地球大气层,还能化生万物吗?
小甘:好,回到这个问题:如何开显先天一气?上节课给大家留了这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知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无剑:无即为道,无为即顺应大道
上海-常愧:心净佛土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小甘:先天一气是来之于道,还原先天一气,就是修道,
无剑:那医家开启先天之气的方式就是道家修养之道吗?
上海-常愧:四果阿罗汉 算不算是还原到先天一气了?
小甘:医家和道家在一开始有区别吗?医本于道,医道同源
小甘:如何开显呢?我归结为两点:1、清静无为,2形神共养
无剑:摒除感官刺激,保持内心虚静,做人生的减法
小甘:先说1、清静无为。先说道家经典的论述吧。致虚极 , 守静笃 ,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 ,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 静曰复命。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 ,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 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 , 能无疵乎
小甘:开篇我们就讲了,抱一、守中,这是道家的精髓,也是中医致中和的目的。
无剑:载营魄抱一?营魄?
小甘:魂魄
小甘:抱一,何谓一?道生一,先天一气为一;守中,何谓中?中道也!
小甘:这是心性的层面,大家如果感兴趣,去听照师和扶风老师的课
小甘:如何抱一、守中,在修行层面,就在于一个字——观!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观则万物复归于根,如此复命,复命返中,这就是一个和,而这个过程,就是提纯先天一气的过程,所以说天地只此一观。
小甘:这方面我没法再讲了,道行不够,大家感兴趣,可以找时照师和扶风师
小甘:关于清静无为 中医上怎么说呢?黄帝内经开篇就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小甘:古代圣人传下来的的教诲,1.让人躲避外界的邪气,2.注意精神调摄。重点在于: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小甘:什么是恬淡虚无?
上海-常愧:有一个名相 真气?
小甘:可以理解为先天一气,
无剑:当代社会如何做到恬淡虚无?
小甘:问的好 这是重点。首先要说什么是恬淡虚无?说文:恬,安也 。那什么是安呢,安,静也。恬淡,就是清静淡泊。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清净淡泊,自然归于虚无之道,所以叫恬淡虚无。做到恬淡虚无,就能真气从之。如此精神内守,病从哪里来呢
上海-常愧:这是照师的强项
小甘:对!照师强项
小甘:我们说过,中医之中,代表万物之本源。恬淡虚无这句话 是不是在强调守中???
上海-常愧:恩恩 正是守中呀
小甘:守中,则真气从之,万物和合,
无剑:安静淡泊、寂寞无为。唉,谁行?!
小甘:这里可能有个误区。无为,是什么都不做了吗?恬淡是什么都不想了吗?
上海-常愧:无为是无我 我我我我是坏东西
小甘:当今市面上 流行 的解释是,无为 你就啥都不用干了,
无剑:对吗
小甘:我们来看看古人一句话就明白了,
小甘:淮南子人间训: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保其精神, 偃其智, 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所谓无为者, 不先物为也, 所谓无不为者, 因物之所为也。
小甘:别忘了,无为后面 还有个无不为。 “所谓无为者, 不先物为也,”是不是:不先事而为之备?是不是干净的心? 是不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不知守中?
上海-常愧:如是如是
无剑:其实只要在为中处理好人与道的关系,以人体道,即是无为
小甘:“所谓无不为者, 因物之所为也。” 如果什么都不做了,还叫因物之所为嘛?
无剑:永远要记得人与物、人与事、人与人之间还有个第三者,那便是道,以之作为沟通交流的背景与依据,即为无为。对吧?
小甘:无为是指,用守中的心,面对万事万物。事来随应,事过不留
无剑:中不就是道吗
小甘:对啊
无剑:有点禅的味道了。事来随应,事过不留,说得好
小甘:用一尘不染的心、无为的心、守中的心,面对万事万物,就叫做恬淡虚无
小甘:就是第一个主题:清静无为
无剑:一尘不染的心!无为的心!守中的心!
小甘:具体的做法,就是观照,至于如何观照,有兴趣的,就得去找时照师父和扶风师了!
小甘:好,今天讲了如何彰显一气的第一个主题:清静无为,
那么第二个主题:形神共养,我们就下次课讨论了
请大家思考:什么是神?如何形神共养?
咱们周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