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瑜伽经第三篇第二课记录
时照:
III.10. 梵文 tasya praśāntavāhitā saṁskārāt
【TASYA :它的;PRASANTA:稳定;VAHITA:流动;SAMSKARAT:养成习惯。】
时照:“观”无所住要透过世事的磨练,并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不退转的禅定状态。
这个观照说着容易,而在每个人固有的习气面前不容易,非常容易被习气蒙蔽,要用一颗如如不动的定心,反复的练习,有时候思维排山倒海的来;有时烦躁不安想放弃;有时身心愉悦而生贪念,但是这一切都要以“观”无为而为之,必信功到自然成。
这一句主要是加深观的理解。
III.11. sarvārthatai'kāgratayoḥ kṣayo 'dayaucittasya samādhi pariṇāmaḥ
【:SARVARTHATAI:到处跑;KAGRATAYOH:定在一个点;KSAYO:(前者、先前的)慢慢减弱;BAYAU(后者的)出现;CITTASYA:心灵的;SAMABHI PARINAMAH:三摩地的开发。】
时照:内心不乱,外而不扰,自心不昧,自性流露。
当观与念不断分离之时,则念念归本,念念清净,“观”逐渐“进入”无念的三摩地状态,此时专注任何事物都会有效发生,没有干扰,从而成功。
应奇:它的稳定流动养成习惯,难怪老子喜欢用水。
老李:如如不动,磨出来的。
时照:止观是为了活,绝对不是死在观上。现在人穷追一个死观,或者空观,都有偏
一天:流水不腐。
时照:是。
III.12. tataḥ punaḥ śᾱntoditautulyapratyayau cittasyai 'kᾱgratᾱ pariṇᾱmaḥ
【TATAH:那么;PUNAH:再一次;SANTO:过去的平息、消退了;UDITAU:现在的升起;TULYAPRATYAYA:同样的行动、方法; CITTASYA:心灵的;EKAGRATA PARINAMAH:一个点的。】
时照:当觉知有一定的定力之后,思维如出一辙,一切都在完美的平衡中产生,没有区别与对立。
当观照处于无念,且无所住的三摩地状态时,恰恰是与万物合二为一的状态,此时念起与念落、分散与集中所有运动,都会在这个完美的状态中平衡,没有对立。
平衡状态,基本就是达到
太极状态。
一天:流动的,从整体看也是静止的,念起与念落。
翁森辉:
太极状态。
时照:可以这么理解。
III.13. etena bhūte 'ndriyeṣu dharma lakṣaṇā'vasthā pariṇāmā vyākhyātāḥ
【ETENA :由此、借着这个;BHUT A:在基础元素里;INDRIYESHU:在感觉器官里;DHARMA:看得见的特性、特征;LAKSANAH:时间因素;AVASTHAH:情况;PARINAMAH:转换、变形、VYAKHYATAH:叙述、描述。】
时照:因此,所有的外在运动都会被内在之光解释,因为内外本自同源,没有任何区别与障碍。
所有外在的感官受体,及其相关联的一切事物的本质都被解释出来,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根在内心,内在之光是释放它们的全息场。而无论内与外,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一个,而且一模一样,万物没有任何区别。
由此而知,安内而明外,明外而无内外。
为什么张良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以此。
晴空:阴阳根本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时照:是的。
山西-阳光之旅:功成身退。
时照:修行一定要内明,所有对外在的追求都会挡住内在的光明。我们人的特点,多半都是喜欢了解别人,不喜欢清净自我。
重庆-一天:对外无求,对内求静。
应奇:内外通透,这个感觉真心难。
时照:一天移动一座山难,每天移动一点土不难,坚持本身就是胜利。
时照:外离内安。
珊瑚:心如琉璃。
应奇:习气和小我显现的好融化,只有有耐心,那些未显现的就难点。
时照:当我们的给修行附加很多目的性时,这个修行就难,当我们只是修行自我,相对就不那么难。
珊瑚:哦,水滴石穿,要的是时间和耐力。
时照:对。
阳光之旅:全在自己。
时照:只要有难易之说,基本都是对修行附加了很多欲望。降伏其心,平常禅平常观,自然体会平常道。
应奇:嗯,谨记。
山西-阳光之旅:境禅观止以道,神明归于本性之德。
III.14. śānto 'ditā 'vyapadeśya dharmā'nupātī dharmī
【SANTA:潜在的过去;UDITA:出现的现在;AVYAPADESYA:无法描述的、无法显示的;DHARMA:本性、自然;ANUPATI:穿过、通过;DHARMI:基础、实体。】
时照:无论是已发现、未发现与正发现的一切万事万物,他们存在的本质是一体同源的,而且本自通达。
由此而知,过去、现在与未来等所发生的与未发生的一切,在时间相上有差异,其本性没有一点变化,而且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同生同灭。因此组成万物的本质永远是万物自己。
晴空:存在状态不同而已。
小龙:所以宿命通就来了。
时照:观万物本身就是道,住就是可道,无住就是常道。
Autio:学习时照老师讲解心得,智慧人生!
晴空:无住就是常道?
时照:是的,很多人,都基于本性这个特点,而行外道之法。
阳光之旅:那个非常道是啥道?
Autio:非言语所说。
时照:无住就是常道,当可道与常道湛然如一的时候就是道。
时照:可道、常道与道。一个是狭隘有生灭的道,一个是恒常不腐能生灭的道,两道不可分割,通达为本然之道,简言之“道”。
15. kramānyatvaṁ pariṇāmānyatvehetuḥ
【KRAMA:连续;ANYATVAM:不同的状态;PARINAMA:进化、演化的过程;ANYATVE:差异、不同之处;HETUH:原因。】
时照:确定万物的本性是一的这个真相,就会洞见万事万物的差异、转化与进化所在,那么站在无我相的禅定境界里,自然有预知万物变化规律的能力。(有人把这种预知称为神通,我认为这是人的本能。
时照:巴坦加里讲法言简意赅,不真修,真乱道。
I
II.16. pariṇāma traya saṁyamād atītā'nāgata jñānaṁ
【PARINAMA:进化、演化的过程;TRAYA:三;SAMYAMAD:接着三雅马;ATITA:进去;ANAGATA:将来;JNANAM:知识。】
时照:不断的行持三夜摩(保持定的状态),会通达三世。
随着止观、禅定与三摩地的不断深入与实践,以至于欲望杂念没有生存的空间,就会逐步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
使身心灵经常处于清净、自信、愉悦与祥和的状态。
时照:通过前两次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所感知吧,不是很难吧。
一天:可以明白在说什么,只是无法懂得。
阳光之旅:吃进去还得有消化的过程。
时照: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一次性搞通,这不符合生活常识。
一天:我认为是证的过程。
应奇:一点点证吧。
小龙:理上知道点。
时照:一天说的对,大家说的对。
阳光之旅:消化了还的有吸收的过程。
小龙:最终还是得落实到行上。
时照:比如,我们上小学一年级,觉得好难啊,等你自然升入二年级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哇,一年级很简单啊,这就是学习。
阳光之旅:必须归零,不归零我执还在干扰。
一天:是的,落实在每天的功课上。
时照:对。
III.17. śabdā 'rtha pratyayānām itare 'tarā'dhyāsāt saṁkaras tat pravibhāga
saṁyamātsarva bhūta ruta jñānaṁ
【SANDA:声音;ARTHA:意义;PRATYAYANAM:提出的理念;ITARETARA:区别、分别;SAMYAMAT:因为附加的了;SAMKARAH:混合与混淆;TAT:他们的;PRAVIBHAGA:区别、分别;SAMYAMAT:由三雅马;SARVA:全部;BHUTA:生命;RUTA:声音;JNANAM:知识。】
时照:我们通常因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形成内在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沟通障碍,通过观照而进入思维的实相(根),会解脱一切思维的束缚,并领悟它们的存在意义。
也就是当你发现思维不清晰的时候,就观照,那么紊乱的思维就会因为禅定而渐渐清晰起来。
我们通常因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形成内在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沟通障碍,通过观照而进入思维的实相(根),会解脱一切思维的束缚,并领悟它们的存在意义。
对色、受、想、行、识所产生的概念(挂碍)互相重叠,这些重叠的现象,习惯性地模拟了一个虚假不实的逻辑思维链,这个思维链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当我们被思维链左右,出现瓶颈与沟通障碍的时候,就要通过对各种思维链接进行“观”或“觉知”,当观不住时,会“进入”心念如一的定境,此时,各种思维链将在定境的作用下自化、自净、自显于本性之中,本性会自动流露各种思维链存在的意义及其作用。
对迷人来讲这也许就是理解与领悟吧。
小龙:确实是这样的。这个有点体验。
时照:象李嘉诚,乔布什每天静坐,开发潜能。
阳光之旅:有吗?
时照:林彪喜欢战前,进黑屋静默,而成为常胜将军,都是这个静坐功劳。
时照:李嘉诚每天打坐一个小时,从不间断。
一天:这个真心好,希望有那么一天。
晴空:根识是第七识吗?
时照:根识是第七识。
一天:开发自己的潜能,完成使命,这算不算欲望?
飒飒:感觉思维运作和“观”生智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行系统。
时照:最开始是这种感受。观的状态,决定思维运作层次。
老李:舍识用根吧。
洞庭-晴空:阿赖耶识能藏万物。
时照:阿赖耶识能藏cang万物,修行就是转识成智,转阿赖耶识为如来藏zang,能显万物,并是万物。
晴空:修行就是不断的增阳化阴的过程。
时照:这是命法。
时照:性命双修因相而修,是属于小乘,由小乘而入大乘,以至于无为。这个由小乘而入大乘的性命双修法,凝结了祖师世世代代的心血与修行的精华,扎实、实用。通过这种修行,彰显了宇宙万物之实理。但是不要认为性命双修是最终目的。
揽云:人就像微机自动伺服器一样你把光盘放上(五尘)它就会根据不同的格式自动解读 当然这个解读是根据仓库(阿赖耶识)已有的再解释,然后声色俱全,继而定义-----联想牌的。
时照:这个比喻好。
瑛紫:概念太多。
宁波-应奇:随着小我习气的融化,通透程度就越净化,迷雾越淡,你就越明白。
阳光之旅:不断深化的过程。
III.18. saṁskāra sākṣātkaraṇātpūrva jātijñānaṁ
【SAMSKARA:心的印象、意念;SAKSHATKARANAT:直觉、直接认知;PURVA:先前的;JATI:出生、起源;JNANAM:知识。】
时照:当一个人的内在安静下来之后,过去留在潜意识里的印迹开始显露,透过这些印迹可以显现过去(前世)。
梵天的眼:看清过去世的自己呢还是能看所有人的过去?
时照:哈勃望远镜能看清楚几百亿年之前的事,你说是谁的过去呢?
应奇:第七识,哈哈,真像硬盘。
揽云:阿赖耶是仓库,八识。
时照:是的。
III.19. pratyayasya para citta jñānaṁ
【PRATAYASYA:在特殊的记号、迹象、其他的人的身体上;PARACHITTA:其他人的心灵意象;JNANAM:知识。】
时照:受持三夜摩“进入”专注不动的三摩地时,所谓他人脑海中的信息,会在你的觉照中成像。而且只是成像。
(有人说这是他心通,我持否定态度,因为成像并不意味着通达。而刻意修他心通者是外道,不可效仿,当知德不配位,害人害己。)
一切都是和合体,本没有他人,如有你、我、他的分别就不能成像。实相而言,头脑与头脑、觉知与觉知之间的智慧是不可分割的。故修行不是外求,而是心定内安。
晴空:还要去法执对吗?
何尘光:我们平常说的能够感觉到摸得到的背后都有那个一,就如一个杯子,杯子中间有个空间才称之为杯子,但我们无法表述那个空间,只能不停地表述杯子如何构建的是什么东东材料制成的等等,我们只须明白那个空才是不生灭的。
时照:我们可以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去行世间事,但是不能套用如来无限的法宝,尤其是《瑜伽经》的内涵,这会阻碍自己法眼的。
第七句话已经警告我们:我们通常因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形成内在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沟通障碍,通过观照而进入思维的实相(根),会解脱一切思维的束缚,并领悟它们的存在意义。
晴空:德不配位?
揽云:一个不明理的人或道德不高的人,取得钱势会干损害他人的行为。
时照:空无所谓不生不灭,空性才是不生不灭的。对本性而言,空而不空,才是真空,此空才能生万物。若言空而空,那是顽空,不能见如来。
III.20. na ca tat sā ‘laṁbanaṁtasyā ‘viṣayībhūtatvāt
【NA:不是;CHA:和;TAT:它的;SALAMBANAM:支撑、支持;TASYA:它的;AVISHAYI BHUTATVAT:如它所做,不会变成目的。】
时照:照见头脑中的图像,不能说明图像背后的缘起与动机。
看见图像不等于看见图像下是心灵,比如你看见一个人,不等于看透他的灵魂,有时候灵魂与动机本身也是不稳定的。
要想甄别图像背后的实相,首先要不忤逆人道,其次要遵循天道,再者要修道立德,方能具足。
20150108作业:
1、修行最忌讳什么?
2、真理在哪里安住?
3、修行最珍贵的品质是什么?
4、修行的目的是出神通吗?
5、什么是神通?什么是外道?
6、每天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计划,才能让自我通达?
7、目的不纯修行会有什么后果?
8、请制定你的计划?(不要高大上,只要你能做到的。)
--------------------------------------------------------------------
喜欢读书的朋友欢迎加入读书群,每月一书,单月隽永经典,双月心灵小书。由中美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禅学社指导老师,【时照道德文化推广】总策划吴穗琼(扶风)老师指导。读书开慧,明心开智,欢迎加入读书QQ群:12549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