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月时照老师《瑜伽经》结课论文专贴 |
来源:小平 发布时间:2015/5/25 16:33:04 |
张洁2015年02月06日结课作业:
本月跟随时照老师继续学习《瑜伽经》,整个课程感觉特别舒畅,跟随着老师,在读文字之间身体觉得慢慢通透起来。从基本的“止观”开始,了解“止”并不是停止一切,反而是止于一处,却并不住,这个止观经常在指导我的打坐,打坐时我多观于数数,妄想也随之升起,当我发现思想跑了的时候,我就会放下妄想回到数数,重新观于一处,慢慢学习让心能更专注于一处。我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不明白禅定是怎样的感觉。根据老师所讲,伴随止观,心渐渐定下来,身心有序的放松之后会疏松经络,也可达到强身健体。我想那瑜伽这种运动就是在做动作的同时,让心专注于身体,并通过肢体的运动,疏通经脉而强身健体吧,以前没学习的时候,总是感觉瑜伽像是一种柔术或者舞蹈,让人拉伸筋骨,进而能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现在再看,感觉它并不停留在那里,而是同时在修炼身心。如何是禅定,当觉与觉知的内容保持醒悟,那当打坐时时,产生了妄想,并发觉了这是妄想,如果能持续保持着这样的清醒,而不被妄想带走就是禅定吧?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在打坐中不断被妄想拉走,然后发觉,然后放开妄想,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慢慢按住的时间就长了。这些还要在打坐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练习而去体验。说到“三摩地”,其实我的内心非常的渴望,因为就像我之前作业中所写,经常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会,所以特别期待“三摩地”,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明白自己要怎么样去做。通过学习也明白,“三摩地”不是随口说说就有,必须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改进才有可能慢慢去体会的。老师提到的当身心两忘,会有灵感妙智出现,此时三摩地是禅定的初级阶段。我体会,有时当自己全身心的写文字时,会语句踊跃冒出的感觉,特别是自己特别想写的时候。有时专心做一件事时,也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偶尔还会出乎自己的预料。打坐修行的方法源于看似简单的“止观”,做起来确是困难重重的,唯有坚定信念,不断的重复观自己,不跟着思维乱跑,一次次,一遍遍,用实证来实践。当实现三摩地之后,止观、禅定与三摩地同时发生,就出现三夜摩,人体本能呈现,本能的智慧,将伴随着人体不断的帮助人们完善各种自身、工作、生活等等的各种问题,了解世界,指导我们自己。如果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调整自我,当我们遇到各种烦恼、挫折、困难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的慌张、无奈、恐惧了,我们就可以相应的去解决,就算不能全然的解决掉,至少也会把负面效果减至最低吧。一件一件的事来,一件一件的事解决,不再纠缠,解决后放下,开始迎接新的事宜,处理新事务。“止观”的练习是在和我们自己的固有习气不断的斗争下进行的,要打败烦躁、贪婪、厌弃等等在修行中不断出现,并和我们争夺的各种习气,要坚定我们的信念,就像老师所讲修行不怕慢就怕停,一旦停下,再来时可能要花费更大的时间、耐心、精力等等,才从新树立与体会修行的路途。慢慢定了之后,事物也会呈现出完美的平衡,内在之光释放了事物的本质,世界的唯一本源显现,了解万事万物。当观与念分离开来,专注于事物本身,从而取得成功。既然世界的本源唯一,那么过去,现在和将来所呈现的万事万物也是唯一本源,无论外在如何变化,内在却没有变化,并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识得本源的唯一,那存在的外像将千变万化,并时常转变,明了它的规律,识得自然之法,也就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而我们经常会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形成固有的内在思维方式,而要冲破这种思想的固有方式,理清混乱思绪,就要运用观照,那么在禅定的过程中,思维就会渐渐清晰起来。我们眼耳舌鼻身意无一不在生活中被事物牵绊,给我们传递着一个又一个被加工了的信息,而要辨别真相,就要观,观本性,在定的情况下,事物自化、自净、自显出来。当修行不断的深入,对身体进行三夜摩的观照,人体的感觉器官会调整到与身体相同的频率,使得感觉都消失,当感觉与身体停止相互作用,那就只出现觉知,而没有身体。伴随着修行,不断的修正自我,获得圆满性智,了然自身。对肚脐的觉知获得自身生理常识,对喉咙的觉知,好的引导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依赖外在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身体的内在规律,和我们内在做深入的沟通,获得内在智慧,不在被外在牵引而迷失。当身心解脱束缚,觉知进入无障碍通道,借助这个通道,让心灵找到它的身体。越学习,越觉得修行的奇妙和向往,解决我们与世界之间的问题,又是我们与世界的桥梁,让我们融为一体,息息相关。疏通我们的道路,清理障碍,让我们通透,无束缚,明事理,我们的本性在宇宙规律之中,发挥它的作用,在找到自我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修行,并寻找明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正,逐渐的完善。在慢慢的静中,明了定,在慢慢的定中,明了慧,戒急戒燥,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在实习中感受老师教诲的真知,在行动中实证智慧,解脱思想,解脱自我,解脱本性,让本性展现智慧光芒,让我们在世界之中重现光彩。让世界更加美丽。梵天的眼睛2015年1月结课作业:
去年跟随扶风老师学习瑜伽经前两篇对瑜伽体位的练习有了新感受,也对瑜伽经充满了敬意,只是对有些佛教用词不熟悉,有些内容就落实不到练习中。今年一月照师开讲成就与解脱篇,虽然怀着敬畏之心报名了,可实际还是觉得这两篇内容太高深,离我还很远,也许此生都没有机会体验到呢,可作为一个瑜伽练习者要是对瑜伽经没有了解甚至误解那又太可惜了,且待照师分解吧。
随着止观、禅定、三摩地的讨论,不知不觉放下了这些都离我很远的想法,似乎大家讨论的就是我平时在做的,或者是想做还没做到的,特别是瑜伽八支的划分,老师说因人而异八个层次的修行顺序也会不同,就像开车,教的程序一样开的路线却各自不同,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实修的路途自由而开阔。
最令我动心的还是关于难、易的讨论,每次参加禅修或者瑜伽培训,看到同修们年轻的面容,我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幸,要等年纪大了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善知识,体力、心力都不济了,就算比年轻人更加精进也很难有所成就,也因此想一直不能从容地面对,一想到这些就急啊,恨不得马上找个名师给条捷径。照师当头一棒:实修没有捷径,必须是踏踏实实地真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从练到熟再到证,无数次的重复、长时间的枯燥练习,叠加千万个易自然成就了难。难之所以为难,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怎样从简单开始,或者不愿意做看上去简单却又耗时耗工的事,记得有人跟我说,欲要降服其心必先降服其腿,我觉得一起进行可能会进步快一些,开始每次打坐都是腿一不行就马上下座,可很久还是十分钟就有些急了,换成散坐就可以半小时还是稳的,感觉不错,没多久再双盘上座十分钟都没了,不禁又急了。。。就这样每天跟腿较劲,可以坐半小时了又觉得心的定力弱了,这半小时好像没一分钟在呼吸上更谈不上观和觉知了。。。在听课之前都是这样,除了懒惰就是纠结,有时候真怕对修行产生了出离之心呢
真的很感恩照师和扶风老师用直白的言辞把深奥的哲理也变得直白了,如今清楚地知道,安静下来从看似简单的观开始,不散乱、不昏沉、专注一法、一物、一念,观无所住要透过世事的磨练,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不退转的禅定状态,而急除了回归无名对修行没有任何帮助,虽然比大多数同修都年长,可此生还能有机会已是万幸,修得大圆满利己利人固然好,去习气、断烦恼,让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都美好,让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因我而更美好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业力的清除顺其自然也许更好。
这次讲课照师被我们气的不行,可能觉得没有很好地把知道的都传递给我们,其实对我们这些小水滴而言能马上融入大海自然美不胜收,先在海湾观望、感受一下也许可以走的更坚定。
透过这十次课,我想告诉照师,不再害怕孤独,不再期待赞美,不再急着追寻修行的成就也不再苛求家人的配合,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诸多的角色,不让修行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如果感觉到不如意会回家找寻我自己的生存之道,努力从容面对毁誉,用微笑鼓励自己坚定信念,当下只做当下事,最后试着学习放下,一件一件、一点一点直到心不再为此动,只剩下和自己对话。当然还有每天做简单的事,不再期待能叠加出多么伟大的工程,只为清除障碍,(找)回自己的本性。记得照师跟我说:可以方便用“找”,但你得知道那不是找。
再次感恩,期待继续学习。 小翁瑜伽经结课作业20150517:
第一次正式参加群里的课程就是报名时照老师的瑜伽经讲解。随着时照老师对于瑜伽经独到的理解,虽然到后面在修行较高境界时已经是在那个时候仅能理解而已但是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一种极具智慧而又本自具有的力量。意识到原来有一个“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的大我一直都被小我设了重重障碍,非明眼人点透,很容易被小我拉着满世界跑,越来越无明。的确很多事情太执着,不放下,生了很多无明烦恼。不观,你不知道你整天在干什么,不知道你的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样的自己。都不是在为自己活着,为真的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为一个渺小的又极其执着僵硬的自己活着。好在,在照师的带领下,慢慢知道了修行的理论,在知的层面有很大的收获。原来之前的无明-自大自卑骄傲等等负面的很多都是小我的力量。小我将自己很好的包装起来,伪装起来。忘了儿时的人生的真乐。瑜伽经从观从心开始,了解自己,解脱自己,成就自己。瑜伽经的从止观-禅定-三摩地一种不同境界的描述观时的不同状态,这肯定不是说来的,而是真修实证得来的。明白了理论,最重要还要行,知与行,来不得半点虚假。行,唯此一观。观外观世音,观内观自在。不断练习观,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找回自己。虽然现在的我依旧还有很多我执很多无明,但是就像照师说的:理明了,坚持会有更大的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因为不懂得放下或者不放下而产生了很多的无明。如果大海执着于波浪,那么看到的也只能是波浪,忘了自己是大海。看了只能是忽高忽低,随波逐流的小我。观慢慢使我觉知自己了,这真是不断迷又不断破迷的过程。有了坚持后的功底,有了清静心才会出现禅定和三摩地的智慧。照师说的:相约放下。照师的平易近人总给我很大的鼓励。照师在上完课后,都重新整理了课的内容还把我们作业认真批改回复了。很贴心很感动也学到很多。时隔几月,我觉得我应该得重温瑜伽经了。感恩!土豆2015年02月06日结课论文:
本月跟随时照老师继续学习《瑜伽经》,整个课程明白了自己的腿都降服不了,怎么降服自己的心.还怎么样管理别人和自己的小孩子呢.一定要踏实的实修.打坐要坚持.而且时间要越来越长.越怕的事越要去突破.怕的也要面对就做.只要面对这关就过了.打坐腿麻的要死,在坚持一会就会不麻了.一切都在于在坚持一会会.就过去了.以前是喜欢偷懒,总想走捷径一个大家说一些话,一下子让自己下顿悟,一下子开了智慧.真功夫要靠点点滴滴的起心动念处练,事上练.功夫上练才可以.平时尽量沉下来.让身心合一专注当下的事上,心跑时在拉回来.心经常是跑的.还不能专注听别人讲话,讲课的.专注这一块还是需要练习.慢慢学会减法,老师说了学的东西太多了,容易乱的.慢慢学会时时归零,如实观照.专注于当下.
时照:本性之光似大象而无象,然包罗万象,具足无穷无尽的能量。
世间万物本性如一不可分割,本自生灭,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众生不知,所以颠倒。不知本性之“母”是生灭不灭之“根”。
本性其大无碍,其小无内,如影随形,无坚不摧,无所不化。通过三夜摩修正,达到自我的消融,即可获得无处不在的(大象)力量。
时照:通过自性之光,借助三夜摩的修炼,可以获得隐藏在自性中的密不可传的智慧。
一切的知识都来自于本性,并作用于本性,而人们根据以往的习惯——依赖眼、耳、鼻、舌、身、意来获取知识的真相,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精气神是运作万物的能量之本。
用三夜摩凝聚内在之光,才能获得宏观与微观的真相(精气神),并以精气神孕育知识,此知识才能获得正知正见,从而利人利己。
一下基本为性命之法.
时照:通过内在精气的修炼,并凝神聚气于下丹田,可以显现太阳及其系统在身体中的运行规律,并洞悉宇宙常识。
当我们凝神于内在之光时,就会看见太阳,透过对此太阳的觉知,可以获知宇宙的存在知识。
就自然而言,气发而太阳升,地气开始生发时,就是太阳准备升起的时候。
同理,当人的底气充足,或者精气神合和而运之时,你的眼前就会出现太阳。
时照:你们看不见是因为有障碍,心有挂碍,身有漏。所以心要离,身要补。
时照:道法是自然,修行是把身体修复至自然。
经过对身心的不断修炼,以上所讲的一切信息,都会通过清净的本觉(感而遂通)自然获得。有超然于物外,作用于本心的全知全觉之“状”。
到了此时,最起码通达世出世间的真理,并法相自然,所有的法都会被你活学活用起来。
时照:不知本性、不见本性的原因就是道路堵塞,无明而无知,知道本性不生不灭,就知道人人可以修得。吕洞宾说:八十修行不晚,就是指这个。
时照:外在的知识与经验是无法正确判断身体内在的真假变化规律。经验有时会被忽略内在,而被外在假象左右。因为有时候外在的表象与内在的变化完全不同。
通过对内在的照耀与安住,真如会在真假之间显现真假。
所以一定要对自我做内心深处的沟通,获得内在的智慧,有内在伴随着,我们就不会为博得外在的愉悦而痛苦,或迷失。
内在不强大,我们会条件反射似地随着外在而迷走
时照:意识越是混乱,越消耗真气。
时照:对以上超意识、超世俗、内在的、本性的觉知与境界的描述,都是引俗入圣、破迷开悟的对机而说,对于迷人是一种方向与力量,对于实相三摩地是一种分散与障碍。
因为迷人之所以迷,是因为外求成习,如果向内求的话,这些通过外在得来的知识,都应该放下,使内在不被干扰的时候,内在会自动显现超意识的,本真的智慧,此时,才是实相三摩地。
时照:看了这些之后,你们一定知道,我们过去看那么些书,不能说白练,但是总有得不偿失的感觉。当我真明白人体的奥妙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智慧。
我们身体是如来宝库,漫漫学着挖掘.明白了身体也就明白宇宙规律
从2014年12月14日有幸见到时照老师,到1月份老师讲解《瑜伽经》,对我的生活和学习,真是受益多多。首先,止观,让我学会了情绪与事件、感受得分离,因为学会止观,我可以更冷静的处理事件。开始是在打坐中止观,观自己的念头、情绪、思想到观自己的身体,观而不住,所以可以很轻松,逐渐的我更多的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想到用一事件来说明带给我的成长。2015年3月份有一次,磨伊跟小朋友玩儿掉河里了,我听见对面人在使劲喊小孩儿掉水里了,我赶紧跑过去,只见一个脑袋浮上来又沉下去,一个男人正努力的用手去拉她,我观到自己在那一刻竟然是平静的。赶紧跑上前去,一边谢谢救命恩人,一边把她的衣服全部脱下来,用自己的衣服抱住她,周围围了很多人说啥的都有,我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小时候也经常掉水里,很正常。其实我更多的是想说给磨伊听。等我迅速做完这些抱着磨伊去打车。在车上才开始来梳理孩子的情绪……等到一系列处理完毕,晚上我静静坐下的时候才感受到自己的后怕,也很吃惊于自己当时的镇静。我想这跟打坐和练习止观是有紧密联系的。它让我的心逐渐平静。然后在打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感受:平静平和的喜悦、无可遏制的烦乱、以及身体局部的疼痛……等等,无论哪种感受出现,我只能止观。慢慢地,我爱上了自我修行。如果说第一次见到老师,感受到老师讲得句句直入我心,那么在前几天又幸再次听老师讲课,我发现自己偶尔可以跟随老师的思维一起互动,这让我心生喜悦。我知道,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前面还有很多未知,但是,我会不放弃,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老师讲得三夜摩、三摩地我不能明白,但是,我在修行,我在路上……感恩遇见老师!月份有幸参加了时照老师的《瑜伽经》神通篇的学习。老师讲禅修和瑜伽的结合讲解,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瑜伽经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跟随学习,对禅修的修行路径有较以前更为清晰。
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帕坦伽利创造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存在与理论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实践,如果要成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论瑜伽,而是实践瑜伽,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瑜伽人。而对于禅修的朋友来说,时照老师对应将禅修的理论和时间通过6个疑问来讲解,使我们对整个禅修的过程有一个很明晰的把握。
1、什么是理呢?
理在这里,是指我们通过修行想要获取的目的,什么目的?认识真我;什么是真我?我和宇宙万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我与宇宙万物成为整体的——“道”或者“佛”就是“真我”。你千万不要认为“道”与“佛”是可以找到的,“她”是我们修炼之后不断净化的必然产物。
2、什么是法呢?
法是指围绕真我而受持的,并与真我相应的一切法。在这里给出的是“观、止观、观照、凝神”。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受持某法,只要一心都能做到。
3、什么是练呢?
练,就是改变习气,开发智慧。怎么改变?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受持,需要不间断的、重复的、枯燥的练习,然后过烦恼关、孤独关、欲望关,这样日久生定,能定,慧自然生;慧生,人自然安;人安,万事不谋而合。
4、什么是熟呢?
熟,是心领神会。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用乘法口诀,这个用已经安住在我们的某个程序里,与我们程序化,用的时候出来了,不用的时候,无法表现。
5、什么是证呢?
证,是小我不断地脱落,真神不断显现的过程。我们本自一如,本自圆明,因何而分、而迷?只因小我作祟。什么是小我呢?人很善于用自己的欲望、习气与固有的观念,构建一个虚拟的空间,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习惯。被这个虚拟空间束缚着的我就是“小我”
6、什么是真(果)呢?
真,是指众生的本性,也就是真我。由于真我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无修无证,永恒,且时时存在,那么在“证”的同时,你会发现“证”无所证,这就是真。
在讲解了修行的步骤后,明白了修行的方向,接下来时照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掌握方法的问题。通过修观,而达到止观和禅定。
1、什么是观?
宇宙万物的“观”是一个,因何人的世界观有差异呢?是观中的内容(习气、观念)造成了我们的差异性。到此,我们知道“观”是多么重要的法。
2、什么是止观?
“观”一切万法而不住万法就是止观;专注一法、一物、一念,一心不乱也是止观。
当我们思维的时候,能觉知我们的思维,而无形无相的“那个”就是观(老子曰:有物混成,以此)。我们只是“观”而不随不找,反复跑反复观;反复粘反复观;反复燥反复观,这样反复反复修练,自自然然就做到止观了。
通过禅定我们就可以达到神通,比如对胸膛中的管道作冥想,便能使身体稳定。对头上的光作冥想,便能拥有超觉的视力。由于直觉的力量,产生所有知识。对心脏作冥想,便能得到有关意识的知识。由此便达到超觉的听力、视力、味觉和嗅觉。这些力量都是三摩地的障碍。通过对生命能量的控制,身体发出光明。对以太及听觉作冥想,便能听见上天的声音。对以太及身体的关系作冥想,瑜伽士的身体便能变得很轻,能够在空中飞行。对心灵作冥想,便能离开身体,那时无明便会去除。对物质的精微和物理形状、状态及功能等作冥想,便能控制物质。由此可使身体变得极小、极大,以及不可被损。这个身体变得美丽、有力及强壮。通过对器官生命力和它们性质和功能的冥想,便能控制这些感官。这样身体便能像思想般飞快移动,控制超觉的感官,控制自然的元素。通过对真我以及生命能量之间关系的冥想,便能做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以无欲无求来毁灭束缚的种子,便能免除一切束缚,达到自在。
神通很容易令人向往,也很容易让修行人走偏。个人觉得,神通亲证本来后自然而然发生的。如照师说言身通了就神通了。以求神通为目的,容易出现恶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