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禅学院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精品课程

• 《希伯来圣经》-15-Donn • 《希伯来圣经》-13-Donn • 《希伯来圣经》-14Donna • 《希伯来圣经》-12Donna • 《希伯来圣经》-11Donna

活动公告

• UCCC时照学堂-国庆禅七精彩 • 东方整体身命观——论精气神与生 • 禅与生活主题研讨会(1月24日 • UCCC中美禅学院2018新年 • 18年2月9-13,20--2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吴先生
电话: 1-978-790-8888
传真: 1-800-900-9332
E-mail: us.china.chan@gmail.com
地址: 美国 康州 西哈弗市 Main 街 45号
QQ:3490578263

2015年5月读书-扶风-《庄子逍遥游》-周作业集

来源:小平 发布时间:2015/5/25 17:17:24
张洁2015年05月09日周作业:
说起庄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去年参加安徽的祭庄活动,让我第一次正式和庄子结了个缘,在梦蝶楼里看庄周梦蝶的故事,在梦蝶楼外摆蝴蝶的茶席。在那次活动中,粗浅的想着庄子可能是个放荡不羁又才华横溢的人。而让我有感触的也只是楼里婉转的昆曲,和祭祀中我无知的跟随击缶而歌的行径。第二件事就是这次跟随扶风老师读《庄子逍遥游》。彻底打破了,庄子在我心里的印象。无论我想像的鲲鹏怎么美,天宫如何华丽,天地从深如何遥远,都不再是我用神话来看待逍遥游了。不论我一点基础没有,看不懂老师和学长们讲述的深奥学问,我也重新的看待了庄子,重新的认知了《逍遥游》。在那个年代,庄子已经是把人体把世界把宇宙等等看得如此得透彻,透彻到他用明喻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后人,依然有众多的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立刻敬佩起了庄子,把浩瀚深奥的道理实践起来,和自身联系起来。说到实修,我除了隔三差五的不入门的打打坐,还真是什么都没有。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打坐再次重视了起来。抱着不怕不会,就怕不学的心态,我将继续跟随老师和同学学习本期课程。可能更多时候我只是默默的看,因为真的看不懂,真的不知道问什么。但是我想跟着下来也一定会有收获。也希望同学之间多些帮助,特别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能给我们稍微补充一下,非常感谢老师和大家。 小龙5月庄子《逍遥游》第一周作业:
(1)        如何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答:什么是“名,什么又是“刑”?从精卵结合开始,人便生活在由一个基础二元组成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我意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二元概念形成了自我,同时也批判禁锢了自我。我们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伴生着对这件事情美丑善恶判定的念头,从而体现自我的存在,而无论这组判断的念头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如果我们做的事情符合内心已经形成的道德价值观,那么我们自己则“名”之,否则我们则“刑”之。“名”与“刑”实即是大脑给我们的一种奖罚机制,以便形成发展壮大自我。
尽管“大道废 有仁义”,但在绝大部分人不能入道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的顺利,社会从而得于繁衍生息。但于个人来说,自我的存在,“名”与“刑”的不断切换,正是禁锢自己的枷锁,引起内心世界纷扰的核心原因。
如何才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如何才能打破枷锁,活的自由自在,任运不拘?如前面所说二元形成困扰自我,因此跳出二元,回归中道,自我则消融,自我消融则无心,无心应事则能“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了。
(2)        好道者还需要学技、用技吗?苞丁是着相吗?为什么?。
答:1、需要。技就是技巧,技能。如果延伸概念,则可以涵括人类生活的所有文明现象,如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生存技能等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道人只要“于相而离相”,“随顺众生”,使用驾驭“技”而不是被“技”所驾驭即与道相当。如果生硬“万法皆尽”,终被社会所弃。
2、没着相。
3、从两方面来分析:
1、理上分析。相是什么?相就是二元,相就感官,相就是色受想行识。文中提及“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而得知其已经脱离感官,回归中道,也就是“缘督以为经”。
2、事上分析。我们说,看一个人是否着相,就看其处理事情是否给固有的内心概念所束缚。文中提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也就是说,庖丁三年后没有给具体的牛的形态意识所束缚,“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恰如其分处理了事情,所以从事上分析庖丁没有着相。
  3)为什么道人能养生。
        答:人由二元生成了自我,因我执而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身心一元,产生七情的同时,必然使身体的元气消耗在无谓的情绪当中,而对应的气脉也会闭塞,从而因情生病。也就是“有意则气积,无病不生。”
既然一切问题的源头在于二元,那么跳出二元,回归中道,自我自然得于消融,也因此能随因缘,用最低的能耗,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 纵然日理万机,身心始终处于安然状态,没一个身体的细胞都因为我执而过度消耗,所以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也就是“无意则气醇,无不贯通。”也应该是经云:“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耶胡2015年5月9日周作业:
赞:浩渺若垂天之云,微芒野马尘埃现,可苍苍无所至极也,可湛湛无所至极也。听课最大的启发是《庄子》是老先生的修行笔记一说
1、从文字意境看:逍遥游洋洋洒洒几千字,瑰异壮丽的神奇景、象,“洸洋自恣”,“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自北冥深潜海底的巨鲲,奋力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化现鹏鸟不知其背几千里的景象,而鹏鸟勃然而飞,周转全然的生机迁徙到南冥;在此过程,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样一种壮丽无比的震撼,这一种巨大的声势,这一种冥冥的氛围一建立,立刻撑破了渺小的自私的状态,破除了原来的相,而用无法用眼耳鼻舌身所能达到的区域,用更深刻的方式进行感知,并以光怪陆离的其他物相,比之又比,变之又变,一步步打破我们的自我限定,开始自我探索之旅。
2、从物理过程看:北冥之鲲如果要从水底而上,根据物理的经、验需要巨力给海水一个推力,水给一个反作用力能离开地心引力的作用,从而有一定的动能产生加速度,进而跃水而出;因为跃水而出过程冲破水面,反作用力产生的水浪高达三千里,就是靠这样一股巨力才直上九万里,在九万里高空凭借六月的息而迁徙,最终到达南冥。
3、从气脉机变看:一般说是行周天自海底到泥丸宫,息者气也,并以解释为野马尘埃阳焰,同于行阴区宇的比喻.行阴和风大的区别还不太明了需要参看《性命圭旨》《性命法决指明》,并请方家请指教。
4、从《楞严经》参看:
从《楞严经》破五蕴看可能是:从色阴区宇(北冥深潜之巨鲲)→受阴区宇(化鹏)→想阴区宇(鹏鸟抟扶摇而上徙于南冥)→行阴区宇(野马尘埃)→识阴区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怎么做(大小舟水、负翼之风、蜩学鸠与大鹏、行千里、朝菌蟪蛄冥灵大椿之时间)→再提识阴尽(汤之问棘同样是飞道理差不多,大小功德之辩)→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一官、一乡、一君、一国、列子天人、至人、神人、圣人)→等等。
5、从术数理用看: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当其时势、人和、地理三才之变,乘驭天地人之用,化阴阳和合之机,而成果也。(不懂没了解,什么时间,脉行几何,精气神化到什么程度,多少分可变、可抟扶摇、可去南冥、可成野马、可为天苍?,恐怕要参照参同契了)
希望此生能实证到。果果2015年5月9日周作业:
我是从3月份开始参加禅煮百圣读书群活动的。非常喜欢,现在跟到逍遥游,觉得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是我这样一点没有国学基础、儒释道等基础的人,在如扶风老师、时照老师还有功夫了得的各位同学讲到逍遥游道家修炼的相关内容时,如何才能够保证不会头晕,才能够听懂只言片语或参与同一个层面交流?我知道从0变1就是进步,可是,这不仅需要每周一三五的上课,还需要在课后的刻苦的自学,我好像还没有这么大的决心,把所有业余学习时间集中在一个点上。
二是每个月一本书,确实给我扫盲了,特别适合我这种原来读书面很窄的人开阔眼界、沾些文化气息。但是每一本书都是老师精选,都博大精深,可能只要读通一本就可以得到成仙,但是,我就很懒,喜欢随着老师讲课的节奏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毕竟,也收获了从不知道到知道这本书的进步。这种学习是不是很懒,是不是很不负责任,没有追求呢?是不是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后,及时下线,深读细究?如何能从每月一书中收获更大呢?
三是所有灵修、心灵探求的最终似乎都是相同的。一个星期的逍遥游读书活动,我知道了扶风老师提示的海底轮、顶轮,这些,好像在瑜伽中也有,奥修中也讲,等等,还有不我知道的许多内心修炼的里面估计都殊途同归,是否提示我们,从更高一个层次上讲,世界是相通的,真的存在高于我们的另外一种性灵?
四是古人如何能够在科技手段和理论还很矇昧的远古,就能够总结、归纳、抽象出这些如此宏大而九九归一的真理呢?庄子、老子等是不是是外星人派来我们地球帮助人类的?土豆2015年05月09日周作业:
看这些古文我看不懂啊.也看不下去.但从书名逍遥游来理解.我想就是追求一种内在和外在的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吧.也就是心态.最忠也就是观自在.修心.心修好了.境会变.身体上的不通也会通.身也就会变柔软.身心柔软后方可气脉通,心脉通.身体就会变得很通透.精气会越来越足.身体的一些脉轮自然会打开了.这样身通.心通透后,心自然无挂碍.活得也就很逍遥自在了.人的下腹部(海底轮)那都是阴气积聚的,要把精气(鱼)努力地延脊柱从底下往上努力提升,那感觉如大鹏展翅一样,把水气升腾至头顶,天池处。这样的水才能化成真水,气才能化成真气。好神奇啊.坚持打坐,体会一下老师讲的.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沉下来.还要不断的练打坐,沉沉静静.专注力也还不够.这些还需要要生活中实实的练.只有身心一直都能保持合一时,于当下合一时.才能接收宇宙能量.先借助太极,书,茶,香等方便法门先练专注,时时合一,时时归零.梵天的眼睛5月逍遥游第一周作业: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古文学的挺好的,古文说字上的解释基本都能在文章里懵对的,这周开始的逍遥游阅读,老师开篇就把我们拉进了养生修身的领域,感觉那些美好的词汇突然没什么用处啦。
因为学习瑜伽,十多年前就知道三脉七轮的运行状态和感觉,可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弱,那状态离我还很遥远,只要坚持不放弃总会有疏通的这一天的。第一课老师就说转河车,鱼化为鹏必须有足够的气 ,我心里跟着一紧:这样的境界松松垮垮地坚持着怕是到不了地!目前的能量疏通经络都不够,更别说去搅动海底轮了。庖丁解牛篇更加强了我的这种感觉,在平常的生活中修行,从手头普通的工作中去感悟道的真谛,当不再为做而做,身心都能随顺自然的时候,一切都无形了也就一切无碍了。看似简单的过程,我却清楚地看见了艰辛:觉知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并放下,觉知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并放下,觉知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并放下。。。我又放不下了,觉知到希望渺茫,什么时候才能把希望也放下呢?梵天的眼睛5月逍遥游第二周作业: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因此不与朝菌论春秋,不教斥鷃学大鹏----这周的讨论直指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看着大家对自己的解剖我也不由自主地看自己,也许以前从没认真地给自己一个定位,竟真有些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类型----努力地想成为大鹏(有家人的期望也有自己的愿望,可正如老师所讲,这些愿望真的那么强烈吗?)最终累的半死发现自己依然还是一只小雀,而且很长的时间都是只不快乐的小雀;努力地想回归自己,可内心又依然留着许多的不服气,真的做不到随喜大鹏也没有绽放自己。。。。唉,想想真是枉在各种修行人的圈子里混呀!还好的是,自从上了照师和扶风老师的瑜伽经之后,已经学着放下一些拿不到、挑不动和不需要的东西,也在练习和自己对话,试着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我想:哪怕最终依然是一只小雀,也会成为一只快乐自在的小雀吧?只希望跟着老师和各位同学的过程中可以再跳的高些。第一次上老师的课心情激动!课时脑子被带着飞速转动着!
        在老师的带领下《逍遥游》读到现在才渐渐了解庄子到底写的什么。开篇以画面感极强的文字描绘了得道的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是作者得道之证。接着,便告诉我们得道所具备的条件“水当深,风当厚”。再下来便是一连串的对比朝菌,晦朔,冥灵,大椿乃至彭祖。让我理解了分型图,也明白了人与人在境界上的不同。
         当老师进一步警醒“如果安心做斥鷃也可以,万不可有大鹏之心,行斥鷃之为!”时,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藏在文字底下的道理被挖了出来!可见庄子的用意之深,可见老师的慧眼之明!反观这阶段的我,从老师讲解《坛经》看到《法华经》,视频一个接着一个。这么做好像只是为了满足大脑捕捉新鲜事物的需要而已。脑子里很忙,忙着用一种思维代替另一种思维。大脑指使我为它而忙碌。现在的我要正确定位自己,属于分型图的哪一层呢?那么,如何做好现在的我呢?工作,家庭;女儿,母亲,妻子。如何绽放自己呢?学会活在当下!再想开来如果人人如此,那么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不就会呈现出安定,祥和幸福的状态了啊!
          好吧!从现在起为了家庭学习绽放自己!
        周作业写点什么呢?关于宋荣子的感想也说的差不多了,老师没有固定要求,我就当写日记或周记吧,全当梳理心情。

近期,我发现,我和女儿的关系有点紧张,头皮都大了。
姑娘觉得我是碎碎念,任何事情都有要求,看得她太死太紧了。她说,她现在进入青春期了,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了,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以前所谓的界限和规矩了,她要进行一切事情的尝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其实,这么看这段文字,没有问题。我也支持她去探索,去试错。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比如,姑娘前天刚学会上qq,我就发现连续两个晚上,她都不是十点之前睡觉了,而是要和同学聊天或在qq上做其他,周六晚熬到十一点以后,而且,都是本来答应了我十点睡觉,十一点我亲自关灯后,她躺在被窝里干的。我一说,她就说知道了,会管理好自己的。我出主意说,晚上睡觉前收手机,早上发,她坚决不同意。而且,就哭了,开始抱怨、批评我不信任她,做到的没表扬,死盯着她没做到的。然后,我们两就开始摆事情,争论,开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扯不清了。我还被她说得气得要死,我总觉得她对我的承诺没有严格执行。最后,事情总是没有解决透彻,就告一段落了,很难说是谈心理解基础上的沟通。
然后,她可能伤心、气鼓鼓睡了。然后,我一个人挫败地坐在客厅或站在客厅,不停的打嗝,把对她的束手无策、对她的不满、对她的失望和自己的委屈、沮丧、焦虑,一股脑变成打嗝,不同地释放出来。
好像有点周而复始了。
我地纠结在于,严格监督执行一个制度,担心把女儿训练成了机器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但是看到她超越我内心设置的行为规范边界,就会焦虑、失望,就忍不住干预,无法相信她会处理好,会平衡好这一切。
我好纠结。我的能量,大多消耗在没有发生的事情上了,期望好的事情发生的能量远远没有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能量消耗的多,而且,自然而然,我表达的话语基本上是否定的,负面的,而且,把负面的猜测,、’担心也表达出来了。
我知道,可以找不到结,也没有改善多少。
全当作业了。
我还会继续看下去的,我会慢慢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的。只要我静静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