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禅学院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精品课程

• 《希伯来圣经》-15-Donn • 《希伯来圣经》-13-Donn • 《希伯来圣经》-14Donna • 《希伯来圣经》-12Donna • 《希伯来圣经》-11Donna

活动公告

• UCCC时照学堂-国庆禅七精彩 • 东方整体身命观——论精气神与生 • 禅与生活主题研讨会(1月24日 • UCCC中美禅学院2018新年 • 18年2月9-13,20--2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吴先生
电话: 1-978-790-8888
传真: 1-800-900-9332
E-mail: us.china.chan@gmail.com
地址: 美国 康州 西哈弗市 Main 街 45号
QQ:3490578263

20150904读书-扶风-谈僧肇学佛-01

来源:小平 发布时间:2015/9/16 15:17:56
江苏 海阔天空:
中文名 :僧肇
国 籍 :东晋
民 族 :汉
出生地 :京兆(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 :公元384年
逝世日期 :公元414年
职 业 :僧人
代表作品 :《肇论》
简介
僧肇俗家姓张,陕西西安人,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靠佣书为生。
他经常帮别人誊写、编录典籍,因此得以博览群书。
少年时代,僧肇非常喜爱玄理,对于老子和庄子的文章爱不释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维摩经》,经过仔细的阅读和思考,僧肇确定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和目标,因此出家为僧。
僧肇出家之后,对佛经进行了深入辟理的研究,21 岁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当时,天竺高僧鸠摩罗什接受姚兴的邀请,在甘肃地区传播佛法,僧肇便慕名前往,两人由此结缘。之后,他跟随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开始参与佛经的繁杂翻译工作。
在追随鸠摩罗什的十多年里,僧肇是其门下最年轻的、在学术上最有成就的弟子。由他参与并编订的经论,千百年来成为佛教徒众公认的权威版本。另外,他本人还著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
他的这四部著作,以佛教的思想为宗旨,并结合了老庄的哲理,阐述了一系列哲学命题。
不仅如此,僧肇还对魏晋玄学作了总结,最后完成了魏晋玄学思维从“贵无”到“崇有”再到“合有无为一”的认识过程。
僧肇认为玄学的“贵无”思想与“崇有”思想都是偏颇的理论,“合有无为一”才是真谛。他说,客观世界从其本体的角度来看,是虚幻不实的,因此是“空”便是“无”,但这虚幻不实的客观世界又是可以用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所以从现象的角度来看,又是“有”,只是这种“有”是虚假的,是“假有”。这样,“有”和“无”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现象和本体应当结合起来看,不能偏执于一方。
可惜的是,他只有31 年的生命。如果僧肇能享有高寿,那么他对佛教思想理论上的贡献肯定会更大。
美国-扶风:
慧皎《高僧传》义解篇有《晋长安释僧肇》: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1],入关抗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衄。
大家可像海阔天空那样,按要求进度,把一些搜索来的文章贴上,多读几个版本,作为知识,就知道了。
肇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厉。乃著《涅槃无名》论。
http://www.cssn.cn/zhx/zx_zhyj/201501/t20150126_1493043.shtml
这个是有关僧肇的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其它人想这个月跟读僧肇的,起码要把上面海阔天空贴的文好好看看,那篇介绍比较简要。先对这个人有一个认识。
这个月当是我与大家一起读书,以我的闲暇时间为主,一段一段大家一起带着读。有问题放在这里。今天只谈僧肇什么时候开始学佛。对于僧肇其人,还有什么补充?
望穿是否对佛教的东西还是看不起?太啰嗦?
湖南-望穿天地:我是不学无术,有人讲我还是愿意听。
美国-扶风:来来去去为讲清那个空,出了三藏十二步骤,却也为讲这个空,乐着在里了,不如我们道家实在。
空只是缘起,不是空无。知道空门,从相入性海,起用是大事,是最好玩的,是无穷尽的。
杭州—知了:我最近决定不了到底是忘掉自己还是修自己。。。
美国-扶风:知了的决定是没搞清真空妙有,这个不是对立的。
杭州—知了:反正我现在只能先练静功了啊。
美国-扶风:在东晋时代,也就是唐前,达磨东来之前,我们的僧肇,就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这个缘起性空左讲右讲,前讲后讲,非一非二,不一不二,二千年都过去了,却依然大家卡在这里。
湖南-望穿天地:什么叫忘,什么叫得,有时候把这两者对立了,我是觉得,这两者是一体的。
美国-扶风:@湖南-望穿天地 这也是时照老师入道门修得快的原因。因为她先是禅门出来的,把个空有搞清晰明白了,立于空有不二上,体证丹行,如入自家宝库,随手拿来。
杭州—知了:佛家的空是指什么啊。。。。对不起。。。我这个真搞不清楚。
美国-扶风:对,这个问题好。
湖南-望穿天地:一个词叫舍得,有能舍弃的心,一个人的心就时刻都是圆满的自足的,我理解的空就是这个样子。
杭州—知了:就是学水吗?
美国-扶风:僧肇是比唐三藏玄莊更早的译经大家鸠摩罗什的大弟子。
杭州—知了:可以成为任何形象吗?
美国-扶风:汉译佛教三大家:支谦,罗什,玄莊,我个人喜欢罗什的经文比较多。他的翻译比唐三藏玄莊的到位,文字比支谦的流畅。
湖南-望穿天地:舍不了,还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那就是时刻觉得自己是缺陷的,一颗心在追逐中无处安放,流离失所。
把心放空了,实际却是圆满了,放不空,就常感到饥渴孤独。个人见解,仅为参考。
美国-扶风:望穿讲的,正是道家不着空相的空性起用。
僧肇是罗什门下第一大弟子,在译经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少时入道,因为师随罗什,对印度佛教传入的名相,很快以道家的体悟去理解,直达本源。
译经之余,为感慨汉人对空相的执着,写了著名的三部肇论。至其师罗什去世时,更感慨写下《涅槃无名论》。
杭州—知了:我最近看到有人说因为一切都是相,一切都可以不要,因为一切都是工具,所以一切都可用。既然又可放下又可用那为什么要执着呢。
美国-扶风:扶风感慨,一千八百年前写的东西呀,正是针对今天时弊。若僧肇今天醒来,依然要为现在的佛教界再写一遍僧肇四论。
湖南-望穿天地:就像一些人开始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后来买车的人多了,就开始攀比谁的车比较贵,然后买车的目的就不是出行了,而是告诉别人,看呐,我多有钱!这就是运用工具的过程中心迷路了。
美国-扶风:望穿这话说得好。
肇论四部:《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
杭州—知了:我觉得一句话形容修行非常好就是不要作死,作死一定会死,可是不作死却成了一门学问。
美国-扶风:看着这些题目,感觉就是没事找事,好好的做人,凡事工具,有用则用,用过则弃,就这么简单的事,给佛门搞到那么复杂。
湖南-望穿天地:时常感到好笑一些大城市的人都买车,可堵车严重的时候都比步行还慢,难道就不能把车扔掉骑自行车吗,那样还快些,为了显示自己有一辆昂贵的车,连出行都放弃,与一开始为了方便买车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是愚蠢呢还是愚蠢!
杭州—知了:对啊。
美国-扶风:僧肇的文章,主要在想讲清体与用,空与有的问题。虽然这些个问题基本是越描越黑的。道家在这里方面在没有太纠缠,但也失去了禅人明心后的了手。各有好坏吧,应该说各有优劣。
湖南-望穿天地:应该说佛教很多说法都是鸡肋,因为愚昧的人学佛,就搞成了迷信,越学越蠢,歪曲乱解,有悟性的看个大概就知道意思了,若深入研究反而感觉浪费精力,浩如烟海的经典看的头疼。
美国-扶风:康熙、雍正、乾隆三盛世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雍正,也是禅门龙象,集人王与法王于一身。
在雍正登基后,依然常常以九五之尊大开法堂讲经说法,其御笔亲批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更是把僧肇置于通本之第一篇,作为禅人的第一入选人。
湖南-望穿天地:我对佛教的态度就是这样,大堆的食物几十年都吃不完,可吃起来营养含量比例又太少!
美国-扶风:佛教的真东西,搞通了非常有用,能让心安,道行更有力。不是营养含量少,是后其冲了太多太多垃圾进去。这些垃圾,正是对空相的错解,反以高举空为圣,越修越走样了。
如现在坊间流行的,什么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不守戒就是魔等等,看似高大尚,却正是这些议论,把空相,把佛讲的要义,统统以高大的圣象固化成遮蔽众生本有佛性的最大障碍。
南昌 宁旭:如果感觉所看的,所接触的,从一开始的散乱、混杂,渐渐的合到一起,这个合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就像是一种引力,把那些都给知识见解都给吸进去。
美国-扶风:戒是心戒,不着即戒。不是守个相子,死做某一个样子,这样才是要戒的,或者说人的理解,不是我们认为的一点一点的积累,它是一种场,先从零散的,到突然间开了一片,再深入再突然打开一大片。
南昌 宁旭:对!!就是这个感觉!!
美国-扶风:这就是开智慧,不是吸进去了,是你的障去一分,事相就直印一分。相印,瑜伽,印心,沾花一笑,讲的都是这个。
心心相印。这个词不是给情侣的,是道人间契合,场的契合。
美国-扶风:望穿给讲讲心心相印。
湖南-望穿天地:佛门贴吧里有些人老是说要以一念不生为功夫,让我深感痛恨,明明是一念生灭,当下即觉才是功夫,有念头不是坏事,只是要常常知晓自己念头升起湮灭的过程,简单点说就是知道反观自省,错了就规劝自己下次不犯,对的就不用在意,如此才能坦然。
美国-扶风:我想听听道上怎么解释这相印,这些一念不生的,就是着空相了,正是僧肇四论里批评的。
但这家伙太有修养了,硬是不说这个叫错,只把它叫有余涅槃。如果换做扶风,就大大一个错字打下去,死了他们心,凉了那些想通过一念不生入道的学人心,这才干净。
这僧肇,就是不肯讲个错字。
湖南-望穿天地:也不能这样说,念生既觉的功夫慢慢培养,可以达到杂念越来越少,念头越来越细微的境界,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可有些人好高骛远,一开始就提出来装高大上。
美国-扶风:僧肇的四论,都是为指出当年那些迷空、着空、修空、追空的人的,却不肯用一个“错”字,七拐八绕地说什么方便说,有余说,让这些人总有个喘息处,不肯反思自己。
杭州-梵天的眼:还是扶风老师爽,错就是错。我一直不知如何是好的戒在您这里敞亮了不少。
南昌 宁旭:曾经在打坐的时候满脑子的念啥都有,就像砸玻璃一样的把那些画面给砸碎,结果是越砸越多,到后来就不打坐了,直到前段时间,明白把念头给装起来,放到一边去,再去打坐,收效不小。
美国-扶风:别跟念头过不去就是了。
湖南-望穿天地:佛门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高大上这一点,人心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越控制越出问题,只能顺从,完全放开胸怀顺从,在顺从的过程中运用智慧去梳理,分门别类,我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影响了我?我这样想是出于什么目的?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是问心术的简单运用。
美国-扶风:看僧肇介绍里《宋高僧转》: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
南昌 宁旭:张某人对着镜子问过很多次,感觉到后面身体出现了两个人格。
美国-扶风:这人是先入老庄之门的,读老子后感叹老子所言极是,却没能讲通那最玄妙的地方,后来见佛说维摩经里,见到他觉得正中下怀的。
这两段不要少看,望穿,这僧肇比你强呢。
也是庄老门入,但知这门之人那个道那个终极的讲不透,如隔一层纸,总差那么点点。
湖南-望穿天地:比我强的人多了,看很多著作都看得出来。
曾经想女人想的厉害,我就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并感受自己性冲动时身体的心跳,体温,血流,知道我得出了什么答案吗?
美国-扶风:他能认识到这个,真是千年少有。故先入道门的他,后再回佛门,去找那个更透彻描述那个不可描述的。
湖南-望穿天地:我发现那股欲望的热流最开始的源头竟然是肠胃,是来源于饮食。然后终于明白僧人日中一食,不食荤腥的良苦用心。
美国-扶风:精足气盛却引之不当,前行生人,后入生仙。
湖南-望穿天地:哈哈你说的对,可是饮食太过荤腥,很难导引,比吃素导引起来更难。荤腥太过,气都沉不下去。
南昌 宁旭:这个时候是不是泄了方可?
湖南-望穿天地:一切法门,都可以从问心一法中发源出来,这是真的。扶风老师可能没试过问心术,我也是听贴吧里一个道友说的,很好用。
扶风老师,你说的心心相印我觉得若是把问心术用到极处,不止可以问自己,还可以问别人的。
美国-扶风:这不是什么问心术,禅门捧打就是这样,一切都打回去。
湖南-望穿天地:嗯,那就棒打吧。
美国-扶风:不如扶风的抓虫实在。
杭州-梵天的眼:这样去理解吃素就不会把自己往慈悲上套了。
美国-扶风:好,今天先贴到这里,下周一讲涅槃无名的序。
http://www.nanputuo.com/nptlib/html/200701/1716130098117.html


--------------------------------------------------------------------
喜欢读书的朋友欢迎加入读书群,每月一书,单月隽永经典,双月心灵小书。由中美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禅学社指导老师,【时照道德文化推广】总策划吴穗琼(扶风)老师指导。读书开慧,明心开智,欢迎加入读书QQ群:12549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