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禅学院
进入中文版 ENGLISH

精品课程

• 《希伯来圣经》-15-Donn • 《希伯来圣经》-13-Donn • 《希伯来圣经》-14Donna • 《希伯来圣经》-12Donna • 《希伯来圣经》-11Donna

活动公告

• UCCC时照学堂-国庆禅七精彩 • 东方整体身命观——论精气神与生 • 禅与生活主题研讨会(1月24日 • UCCC中美禅学院2018新年 • 18年2月9-13,20--2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吴先生
电话: 1-978-790-8888
传真: 1-800-900-9332
E-mail: us.china.chan@gmail.com
地址: 美国 康州 西哈弗市 Main 街 45号
QQ:3490578263

20150925读书-扶风-僧肇《涅槃无名论》-08

来源:小平 发布时间:2015/9/28 13:12:52
美国-扶风:
涅槃无名论http://www.nanputuo.com/nptlib/html/200701/1716130098117.html
妙存第七
无名曰。夫言由名起。名以相生。相因可相。无相无名。无名无说。无说无闻。经曰。涅槃非法。非非法。无闻无说。非心所知。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虽然。善吉有言。众人若能以无心而受。无听而听者。吾当以无言言之。庶述其言。亦可以言。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槃。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即有无齐观。齐观即彼已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何则。夫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余。镜万有于方寸。而其神常虚。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恬淡渊默。妙契自然。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居无不无。故不无于无。处有不有。故不有于有。故能不出有无。而不在有无者也。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乃曰涅槃。涅槃若此。图度绝矣。岂容可责之于有无之内。又可征之有无之外耶。
在第六折的搜玄讲有的“不出不在,必有异旨”后。来到第七。
依然是一章无一章有。第七章,又重无上解释这个涅槃了。
从有上讲,顺人性为破人执实。从无上讲,逆人情为悬崖指路。僧肇涅槃无名论九折十演,凡单论无以“无名曰”起,逢双讲有以“有名曰”开头。这折是第七,看看僧肇又在什么角度上描绘“实相”?
无名曰。夫言由名起。名以相生。相因可相。无相无名。无名无说。无说无闻。
言由名起,我们谈论点什么,一定要以一个概念去表达它。名以相生。而概念呢,不过是一组内涵与外延的集合。
相因可相:相,那个因应某一需要而被集合而成的概念,只因为它有了一个集合的条件(边界),故才可以被赋予一个概念的名词。
【无相无名】,如果没有这一种集合,或者说没有给集合一个边界,那就没有办法去固定贴上一个名相的概念了。
比如温度,我们必须先假定冰为零,水平面处水开为100,这就是一个边界,这一组概念的被预先界定的边界,然后分成一百等分,就有了摄氏度。这个“摄氏度”就是一个名相,指代某种与其相似的状态的名称,如人体温36.7度。
天之左:有名之虚百倍于无名之实。
美国-扶风:如以前人没有这说法,发烧了只说热症,不知38还是39,还是危险的40度。但一样有轻热病与急热之分。而同样的,现在美国用华氏度,100度算发烧,104度为危险。不是说摄氏度没出来前人没有发烧,只是没有这个名词,也就没有这个概念了。
所以说无相无名,有名只因有相。相不是现象,是对现象的某一个固定点的提取,如摄影一般,是对某一时空的假借凝固点,有相,只为我们好交流,而绝非现实。现实只是当下,如风景,只是风景,不是相片。但相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及回忆那时那刻,但不是现实。
【无名无说】,没有固定概念,就不可以谈论。
【无说无闻】,没有谈论了,便不会积存这一类概念。
也就不会按固有的概念,形成反应的习惯,变成某种“性格”。
经曰。涅槃非法。非非法。无闻无说。非心所知。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
【涅槃非法。非非法】,涅槃这东西,说它什么也不是,又不是什么也不是。
【无闻无说。非心所知】,既无闻无说的,不是言语意识、现有概念可以囊括的。
【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那我怎么能讲呢,而你又要听,怎么开口?
这个问题,到今天,依然是问题。呵呵,僧肇九百年前讲的,放了九百年,依然是现在人搞不明白的。
即是什么?不要去想着进步,进步,进步,时间只是一个圆,谁也出不得,内心的完善,永远是每个时代,也即每一次受生的事。外在环境?不过故事的衬底。
虽然。善吉有言。众人若能以无心而受。无听而听者。吾当以无言言之。庶述其言。亦可以言。
【庶述其言。亦可以言】,指月之指。
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槃。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净名是《维摩诘所说经》,梵文Vimalakīrti,音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尘。
宝女是《宝女所问经》,有宝女为舍利弗说大乘深义。
【不离烦恼而得涅槃】,涅槃与烦恼,只是一体两面,不是两回事。用不着灭了烦恼去找涅槃。
【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天女经》里也讲,魔界佛界都在一体。
【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即有无齐观。齐观即彼已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想求道在悟,悟在印。
离言说脱概念,当下体入。
【即真即有无齐观】:即真当下全体,有无皆脱。
【齐观即彼已莫二】:齐观即为一,外延内涵消融,只是事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句话被记在《碧岩录》里,当成那位艳情圣僧圆悟克勤的话了,其实出自僧肇。
湖南——A:观舍 真。
美国-扶风:僧肇之前,有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湖南——A: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融入自然顺其自然自然即万相。
美国-扶风:僧肇的道家底子真深,他是从道入佛。我是从佛入道,希望我能修好这道。这个把月,天天被时照禅师拖着练功,对很多关键概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真好。本来想写练功日记的,总是懒。从99年接触佛教起,我用十年,搞清楚了佛说什么。之后告诉自己,再来十年,搞清楚佛说之境,也即道。之后十年,理通身通后,起用学易去。
湖南——A:我是以舍入道。以前执的很。我这个信能归于自然,印证古人之智。应该也不会偏差太远吧,请扶风老师多引路。
美国-扶风:没有差远近的,只是不断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去,永远没有终点,方向对即可。
湖南——A:我去了这个执接触禅也有两年了。
武汉火花:永远没有终点。
湖南——A:受益匪浅啊。
美国-扶风:不是真理没有终点,是真理就是存在,存在只在绽放,没有那一个绽放是最后最终的。不断的绽放,就是对存在的装点,就是人生的意义。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开放自己吧。
湖南——A:把框框去的好。
美国-扶风:往内心去,就是正确的路径,那里风光无限,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
【同我则非复有无】:既万物同我,则哪里有什么有与无,有也是你,无也是你,你所见所感的一切,无不是“你”这个主体的世界。
【异我则乖于会通】异我不是离我,只是暂时的概念集合,不是区分出你我的,只为方便我去善分辨事物,无一非我,却了了分明。
这个异我,是用于下手分明的,如你自家手脚,是你,却各有各用。你不会拿脚去吃饭,用手去走路。
分辨只为巧用,不为对阅读。不为对立。
而世人唯识,慢慢把事相与已心对立,外推之后,事相所实,不能随心所现了。
不是不能随心,是你心已被陈劳染,如西方人的《秘密》般,你以为你想要一辆自行车,而心念出来的更多的是对自己不能拥有自行车的担心。
【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
何则。夫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余。镜万有于方寸。而其神常虚。
这僧肇用词真美呀。
至人,即他眼中得道的人。僧肇一个“至人”,比现在用的高僧大德,准确很多。没有了道德的高推,只是轻轻一个事实“至人”。
抱一:至人无梦。
美国-扶风:【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得道之人,无我全体是,没有什么理用不得的。
这至人,出自《黄帝内经》,庄子也喜欢用。
【怀六合于胸中】,六合只世界,这样的圣人,整个世界都在一心中。
【而灵鉴有余】,大千世界出自一心,却了了分明,纤毫不乱。
【镜万有于方寸】,起心动念间如镜示形,即缘而起,即缘而用。
【而其神常虚】:却无有一物粘着。
虚空不碍客尘,客尘各欢舞于虚空。
读着都美呀。
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恬淡渊默。妙契自然。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
【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太美,太美了。
在群动中静心,安于动,动处不外则不二,不二则不惊,不惊则无动可言。
玄如枝叶各各有异,根只归一个个无二,以根观枝,有差别却没分别,了了分明却如如不动。
【恬淡渊默。妙契自然】,离执无我,自然妙契自然。处处是。
【处有不有。居无不无】,说有说无只为言说,哪里有事。于事当下,不知有无。你喜欢有就有给你看,你要听无就无它一把。有无只是用。
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居无不无。故不无于无。处有不有。故不有于有。故能不出有无。而不在有无者也。
唉,这些字,明者把玩过瘾,初学者被绕晕了。这也是扶风我最推荐的分形理论,看上去都是那事,但各人在不同层次,或说不同维次理解,世界大不一样。
比喻都是谈论“人”,一般人把头手脚身躯加一起就认为是人了。学了生理卫生的人知道还有个心肝脾肺,医生知道有组织管网,而医学博士的世界,是红细胞白细胞。
处有不有,在那一层说那一层事。
居无不无,无实里缘起各各分明。
你要读哪一层,信息就显现那一层面的关系。
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
【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此无,非没有,只是不着,不住。
不住有无的概念,则内心不会形成我执,无有执实,则无自我,无有一先于事态而起的心。
【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无心于内,无数于外。内无所执,外无所著,一切当下全体。
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乃曰涅槃。
【彼此寂灭】:不是事相寂灭,只是有无相泯,对错相勾,好坏消融。
【物我冥一。怕尔无朕】在物我一如间,哪里还有我。
涅槃若此。图度绝矣。岂容可责之于有无之内。又可征之有无之外耶。
【涅槃若此。图度绝矣】:能这样体达涅槃的,一切思量、计算都不需要了。
后面一句,正是为在枝叶上分辨争论的人准备的。有枝有叶,但不是为言说谁对谁错的,只在各各起用,各各精彩。莫再去纠缠外在世界的现象好坏,一切的细微分辨,都只为起用如如。
妙存第七
无名曰。夫言由名起。名以相生。相因可相。无相无名。无名无说。无说无闻。经曰。涅槃非法。非非法。无闻无说。非心所知。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虽然。善吉有言。众人若能以无心而受。无听而听者。吾当以无言言之。庶述其言。亦可以言。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槃。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即有无齐观。齐观即彼已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何则。夫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余。镜万有于方寸。而其神常虚。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恬淡渊默。妙契自然。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居无不无。故不无于无。处有不有。故不有于有。故能不出有无。而不在有无者也。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乃曰涅槃。涅槃若此。图度绝矣。岂容可责之于有无之内。又可征之有无之外耶。
各各细读三遍,美文润心呀,大声诵读去,下课。


--------------------------------------------------------------------
喜欢读书的朋友欢迎加入读书群,每月一书,单月隽永经典,双月心灵小书。由中美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禅学社指导老师,【时照道德文化推广】总策划吴穗琼(扶风)老师指导。读书开慧,明心开智,欢迎加入读书QQ群:125496043